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明英宗御驾亲征,为何自己会被俘虏呢?

2024-04-10 00:12 来源:云美集 点击:

明英宗御驾亲征,为何自己会被俘虏呢?

明代帝王之奇葩,奇葩帝王之多,是一言道不尽的话题。因而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位奇葩帝王干过的一件奇葩事——明英宗御驾亲征并陷于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这人奇葩的其中一点便是他极度幼稚。在他眼中,行军不过是车、马、人接连出城,然后就到了前线,打仗不过是自己下两道命令,胜利的消息就从前线传回。再加上他自幼就向往朱棣当年亲自北伐的英武,所以正统十四年(1449),在得势宦官王振的撺掇下,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好好教训教训不听话的蒙古瓦剌部。

1、 前无古人的行军

当清楚皇帝秉性的朝臣们得知英宗做出御驾亲征的决定时,绝大多数臣子自然是极力劝阻的。毕竟即便不论皇帝亲征的一般意义,让英宗这个毫不懂军事的人去了前线,也是给前线的兵将们找麻烦。可英宗就是孩子心性,被王振哄得晕头转向,硬是连下数道命令整饬队伍,预备出发。

因而仅仅是在英宗宣布将御驾亲征的两天后,在武器和粮草都没备齐的情况下,英宗带着英国公张辅、六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等多名文武重臣,以及对外宣称五十万实际只有二十万的大军踏上了征途。

即便是当年朱棣亲征,他也没把几乎所有朝廷命官都带走,可英宗做到了。更搞笑的是,英宗带着这一大堆人,却不让他们插手军务,反倒把大权给了除了糊弄皇帝玩弄权势就什么也不会的宦官王振。

历代在登基后还亲自出征的帝王总数也不算少,但像英宗这样自己架空自己的老巢,又把权力稀里糊涂的给一个并无真本事的宦官的,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一份。

2、 后无来者的撤退

此前尚在行军时,英宗曾路遇大雨。但因为听说瓦剌在得知他御驾亲征后已决定撤退,所以大雨也没能浇灭英宗的出征热情。然而行至前线大同,英宗和王振看到从未见过的尸横遍野的惨状,便纷纷起了打道回府的念头。

只是虽怂了,王振还是不甘心拉下面子。所以他又撺掇英宗绕道紫荆关撤退,以让他的父老乡亲们见见皇帝的尊荣,看看自己混得有多好。结果半路上王振发现,因为前前后后的折腾,将士们已经非常不耐烦,军纪涣散,所过之处的庄稼都被严重损毁。于是为了保住自己家乡的庄稼,王铮又撺掇英宗改道东行。

此前放出消息引诱英宗亲征的瓦剌,先是看着明军匆匆撤退,让埋伏打了水漂,后又见明军不好好撤退,四处"瞎晃"。所以其统领也先当机立断,追上去。而明军对于瓦剌的追击,还处于毫无防备的阶段。八月初十,明军撤退到宣府(今河北省宣化)一带,而瓦剌就紧跟在后边。王振匆匆派出吴克忠和吴克勤兄弟俩迎战,结果两人很快战死。随后成国公朱勇率三万人前去应对,在鹞儿岭也全军覆没。因而行动迟缓的明军只能再撤一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

从大同到土木堡,英宗的这条行军路线直线距离着实不算长。然而就这么一段路,却因为一个宦官的虚荣心而走得弯弯绕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除了"荒唐"之类的言辞再也找不出其他更合适的评价。

3、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被俘

英宗和王振一行人进入土木堡之后,王振发现运载他一路以来搜刮的宝贝的车辆还没赶来,于是他"又双叒叕"撺掇英宗在土木堡再歇歇脚。于是等到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英宗就发现自己已经被瓦剌围困了。围住了明军的瓦剌倒是没有主动出击,因为也先清楚明军缺水少粮,肯定会先按捺不住。所以他故意命包围圈露出破绽,将土木堡南面一条河流让出来,并向英宗传递和谈的消息。

英宗当时什么心情,我们不清楚。但无数将士们倒是只想着喝上一口水。是故大量明军毫无防备地涌向河边,然后落入了瓦剌的伏击圈。明军的这支队伍本就是英宗一纸令下而急匆匆凑出来的。再加上一直行军折腾,其战斗力完全比不过也先统帅的瓦剌。所以不仅罪魁祸首王振在混乱中丧命,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的阶下囚。而这个结局,在历代亲征帝王中,又是"难逢敌手"的独一份。

用经历了这场"亲征儿戏"的大臣李贤的话来说:"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明英宗的这瞎折腾本事,也是历代"未有盛于此"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