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监理的口碑为何如此的差?

2024-08-26 16:55 来源:云美集 点击:

监理的口碑为何如此的差?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这俨然已经成了监理单位的标签。

工程行业中,存在着一条鄙视链,也是大家对这个行业默认的等级划分,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

建设单位:

是工程人最理想的去处,朝九晚五的生活,外加节假日、周末,本质上好像和编制没什么区别。

设计院:

是门槛最高的单位,现在要想进设计院的大门,你没有研究生的学历,那你想都不要去想。

施工单位:

是最底层的存在,是工作环境最差、工作强度最大的单位,也是很多人最不愿意去工作的单位。

监理单位:

是被最鄙视和嫌弃的单位,至于为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有四方,分别是建设单位、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我们站在不同参建单位的角度来说一说对监理的看法。

首先是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聘请监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监督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施工进度,指导现场施工。

可现实中监理单位都做了些什么呢?

美其名曰监督施工质量安全,其实只做到了监督,至于怎么管控,那就要看施工单位的眼色了,完全违背了建设单位聘请他们的初衷。

至于控制施工进度那就更无从谈起了,施工单位的进度其实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建设单位工程款的到账速度。

最后指导现场施工,试问下,现在的监理有几个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刨除总监及其代表外,其余现场监理不闹笑话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指导?

其次是设计单位

按理说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是没有直接的利益往来的,大家都隶属于建设单位的聘请方,都是为建设单位服务的。

监理单位应该向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监理单位实际中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们也不会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只会签字颁发给施工单位。

后续施工中设计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理就会把矛头直接对准设计单位,把自己从其中摘出来。

这就导致设计单位很讨厌监理单位,认为其一点正能量都没有,只是一个搅屎棍。

最后是施工单位

现实中,与监理单位苦大仇深的就要属施工单位了。

监理单位是建设单位委托其监管施工单位的,自然也就把控着施工单位的命脉,包括现场签认、计量、变更索赔等。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注定是不能和平共处的,因此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有矛盾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平时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不按规定施工、偷工减料,监理单位自然不能容忍,两者之间的仇恨自然也就埋了下来。

如果说以上参建三方与监理单位之间的矛盾属于客观原因,那么监理单位为什么会被扣上“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帽子呢?

成事不足:

监理单位其实是没有最终的决定权的,这就导致他们说话的底气不是很足,只能是建议的话语,而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以施工单位索要变更索赔为例。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变更,想去索要补偿费用的时候,首先就要征得监理的同意,可是监理同意并不意味着施工单位就能得到这笔补偿。

在工程行业中打拼的人都知道,要征得监理的同意是多么的困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却得不到最终的承诺,这就让施工单位很恼火。

慢慢的,监理单位“成事不足”的帽子也就被越叫越响。

坏事有余:

至于说监理单位坏事有余,这个原因就更简单了。

施工单位想要做任何事都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同意,只要监理单位不点头,或者说一两句坏话,那这件事注定是办不成的。

也就是说,监理单位说得好话不一定起作用,但说的坏话一定算数,这也就落实他们“坏事有余”的标签。

写在最后:

监理单位的口碑之所以如此的差,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所处位置的尴尬

监理单位是夹在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中间的,他只有对下的处罚权,而没有对上的决定权,这就导致了他只能做坏人,而不能做好人。

久而久之,也就被大家伙默认成了一个坏人。

监理单位所处的尴尬位置,以及其手中尴尬的职权,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口碑不会太好,事实如此,很难改变。

另一方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监理单位正式职工很少,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知道,除过总监等几个重要岗位外,很多监理不是老头就是小孩。

这类人专业知识缺乏,来工地都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想让他们做好监理工作,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同时,监理单位也存在着一些害群之马,吃拿卡要,严重地败坏了监理单位的名声,使得大家都认为监理没有一个好人。

典型的一个老鼠害了一锅汤!

我想说的是:

监理这个行业并没有错,只是其中一些害群之马影响了监理的名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