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复兴梦的破灭:得道才是王道

2024-10-11 08:01 来源:云美集 点击: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复兴梦的破灭:得道才是王道

近段时间,工作的需要,小编对晚清历史的研究多了很多。研究之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也不乏对外进行学习,而且步步深入;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师夷长技的新思想萌发到新文化运动,可以说,这段时间,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尝试,可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兴?

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认识看法,小编的答案就一个字:道。所谓道,小编的理解是能否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我们常用的句子,但从晚清到民国,历届政权却没有能到这些个,中兴势必会夭折。

先看晚清的中兴梦,主要事件有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新思想萌发最有名的就是魏源和《海国图志》了。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民众开眼看世界,让统治阶层看到,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不能再妄自尊大,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强盛国家。但是,这本书自从面市开始就没能受到统治者和民众的关注,就第一期印刷了1050本,还没卖出去,自此再也没有再次印刷。而当时流行的书都是儒家经典,忠义廉耻等。而这本书1851年传到日本之后,引起了朝野震动,5年内重新印刷了20多次,而且每次印刷量都十分巨大,尤其是在面临侵略的日本,魏源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被日本朝野,民众广泛接受,这才有了后来的明治维新的成功。

洋务运动,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力挽狂澜,力图让晚清政府焕发生机。在洋务运动的初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且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局面。但是不是说,这时候的清政府就得“道”了呢?没有。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只能依靠掌握一定实权的地方洋务派官僚,最高权力层的不断争斗,从而导致在中央始终未形成强有力的指导全国洋务运动的领导核心,加之清廷在各大小派系集团中实施“平衡术”统治策略,使各洋务派集团在办洋务的过程中各立门户,畛域互见,难以形成统一步调,遂使洋务运动倍受制约,发展缓慢,直至甲午一战的惨败,洋务运动破产。统治集团内部都未能做到同心,那更难谈与老百姓的同心了。

接下来的戊戌变法,小编认为更多的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有资产阶级的参加,但资产阶级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罢了。所以,临到进行改革的时候,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君主立宪制踪影全无。短短的103天,朝野上下,只有几个人在蹦跶,对新政少有支持者,更不用说实行。

待到革命思想传播,各地反叛之声此起彼伏,清政府才醒悟过来,进行1901年后的一次有诚意的新政,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新的变革,甚至推出了君主立宪的政体,但也已为时过晚。已经失道,徒剩挣扎罢了。

晚清政府中兴梦的失败在于政治敏感性不强,专注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从头至尾没有考虑民心的向背。如果不失败,怕是天理不容。

民国初年的复兴梦则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开始。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小编不去评判辛亥革命本身。但资产阶级的精英政治论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不屑发动群众,认为发动群众会影响整个社会秩序,最终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所以,辛亥革命后,在广大农村,我们从鲁迅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出,影响甚微。

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彻底认清改变中国,需要改变民众思想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些知识分子做出了壮士断腕的举动,否定传统思想,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力图改造国民思想,培养新民。但我们不得不说,这场运动也仅仅停留在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思想界和教育界,对于发动民众,改造国民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小编在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是积累,是沉淀,没有这些事件,就不会懂得“道”的重要性。后来的历史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国民大革命、全民族的抗战、解放战争,都是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才取得胜利的。可见“道”才是任何时代的法宝,得道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