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只想做罗胖,却忽略了背后的脱不花

2024-09-22 18:07 来源:云美集 点击:

只想做罗胖,却忽略了背后的脱不花

罗辑思维

2015年开始,各种社群涌现,大量付费社群出现;2016年顺应着消费升级,内容付费的主张,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app,而我也成为了其的资深用户。可后来得到上的专栏越开越多,另外我还是混沌研习社、馒头商学院的会员,时不时的去听下插座学院的课,突然感觉被这些优质内容冲击的应接不暇。2016年底,喜马拉雅在付费订阅方面,单天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2017年伊始,36氪推出的付费专栏直接上线了8位明星导师;随后马化腾在keso的朋友圈表示,微信的付费专栏即将上线。种种现实表明,内容付费的这波浪潮已经来了,人们太需要优质的内容了,但好内容多起来了,人们的时间却有限,这个时候不得不去思考渠道的重要性了。

我记得当时看了近三年的视频,一次听罗胖的分享,才知道他不是罗辑思维的CEO,这个时候才开始了解到脱不花,这个在企业咨询界沉浮十几年的“脱不花妹妹”,就是那个所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了。一直到去年,罗辑思维开始去罗胖的标签化,脱不花才正式走到台前,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罗辑思维公司内部的管理方式,papi酱事件等等。我们其实仔细思考下,近几年传统媒体人转型的不再少数,罗胖转型较早,也确实够NB,每天早上一条60S的语音,能坚持四年多的时间,但优质内容能够传播出来,以及去年推出的重量级产品得到,脱不花应该功不可没了。

我昨天的文章,有谈到教育的成本结构,30%给到了渠道,40%用于品牌和公司运营,20%给了老师,10%为公司的利润,如果想要扩大利润,那就只能进一步压低老师所得了,这样必会导致教学水品的降低。同理,付费专栏,作者可以赚到钱,有了利益的渠道,当然值得其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打磨好产品,让文章更有深度。所以对于内容付费我是高度认可的,有劳动就有收获,而读者有收获就该有些付出,这样才能更加良性的循环下去。

但是随着内容付费被提出后,不少人开始以此为名而实现盈利,丝毫不顾打磨产品,最为直接的就是我开篇提到的付费社群。根据社会学中的“邓巴数”的概念,一个社会组织中如果能够完全相互的熟悉,群体的数量不超过150人;而能够上升的相互协作的只有30-50人;进一步达到深入合作的,恐怕只有10-15人了。从这一点上,大家可以看看那些动辄数百人的社群,到底有何意义,又有多少能学到东西。

当下,一方面优质内容不断产出增多,另一面又有大量无价值的内容打着消费升级的幌子,滥竽充数。作为一名内容产出者而言,仅仅想跟罗胖一样死磕自己,打磨产品,而不考虑团队里是否有脱不花的角色,用何种方式来推出优质内容,或许难以再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今天下午收到推送,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停止更新,感谢四年的陪伴!

作者孙凌,连续创业者,长期扎根于校园市场,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