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52幅菩萨金身像分享

2024-09-30 08:04 来源:云美集 点击:

52幅菩萨金身像分享

菩萨是佛弟子,语意如菩提树枝繁叶茂。

菩提,菩萨发心解决课题所显现的智慧,菩提译为“觉”,菩提一词来源于菩提树,因佛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佛教八大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

普贤菩萨:是行、愿弘深的典范。梵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

观世音菩萨:玄奘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宋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罥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音译为“摩诃那钵”。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可成佛。

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忍辱心如金刚,精进猛如疾风,具足一切三昧。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一切人天所应供养。当知一切佛子学佛无不由戒入门,而戒律之考核为虚空藏菩萨所专司。

地藏王菩萨:因发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肩负着救度六道众生的重大使命。

弥勒菩萨:因弥勒的梵文意义为慈爱,所以常被称为慈氏,其名字为“无能胜”。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记为下一任佛陀。他现处兜率天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

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主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根据佛经记载,除盖障菩萨的修行历史异常悠久,其弘化功绩不胜枚举。

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萨在我国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