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人生观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2024-10-28 19:48 来源:云美集 点击: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人生观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周深的一首《光亮》,让我们再次回忆起苏轼的《定风波》,那么这位一千年前的大文豪,是有着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现在人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苏轼的人生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儒、道、禅的融合。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他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想通的。这种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二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豁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三是待人真诚

有人统计,苏轼一生被贬谪过17多次,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一心为民,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在徐州,他不舍昼夜与洪水斗争,拯救一城百姓。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造苏堤,绝了杭州千年水患。

在黄州时他跟当地农民一起修渠、挖井、插秧,同他们一起去城里听书、喝酒,待到饮醉而归,朋友家的孩童口吹葱叶为他相送。

在海南时他和儿子于草屋中教学、抄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书声琅琅,弦声四起。”

他一生天性纯良,始终保有初心,会为路边饿死的小孩痛哭,也会为人间的疾苦感怀。《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一个人活到了一定境界,万事万物都是他的朋友。视天地众生平等,以无差别之心待人,这是一种通透的智慧,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