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茅盾文学奖十部顶级长篇小说

2023-09-07 22:18 来源:云美集 点击:

茅盾文学奖十部顶级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十部顶级长篇小说

获茅盾文学奖十部顶级长篇小说是:姚雪垠的《李自成》(二),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李准《黄河东流去》,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熊召政《张居正》,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张炜《你在高原》,古华《芙蓉镇》,刘醒龙《天行者》。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

茅盾文学奖十部顶级长篇小说

十部顶级长篇小说

1、《平凡的世界》

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为知名的作品,这部作品很好地传递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人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尤其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路遥在这部作品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一个非常深沉的主题,那就是你应该如何活着?怎么活着?一个人如果想要好好地活着,能够活得更好,那么唯一的方式,便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白鹿原》

《白鹿原》是陈忠实最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这部小说也是同样的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关中平原,一个名叫白鹿原的地方,在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心理历程。作者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非常深刻,让人读了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这部可以说是非常的厚重,陈忠实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的深厚,他在这部小说里,把半个世纪的历史,都浓缩进了这部小说里。

4、《长恨歌》

《长恨歌》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作品,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传人,其实应当说她一点也不逊色于张爱玲,她的很多小说,那都写得非常出色,尤其是这部《长恨歌》,作者用一种平缓的语调,不紧不慢地把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命历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王安忆的这部小说节奏非常的缓慢,但正是这一种缓慢,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女人,渐渐衰老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同时说明,王安忆的文字功底,那是相当的扎实。

4、《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成名作,据说这部小说,当年写好了之后,送去出版社,却是被无情的给退稿了,最后经过了种种困难,终于还是出版发行了。人们这才看到了一部惊艳的小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小说,它无论是在写作上的创新,还是整部小说的故事性,那都是非常的强。

因此,阿来也凭借着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了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当时阿来才四十岁,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现在。

5、《秦腔》

贾平凹被人们称为鬼才,不过他却是到了第七届时才获得了这奖,可以说是一份迟来的祝福,应当说她得九次茅盾文学奖,那么也是不为过。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写得非常的好,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

《秦腔》其实也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和他以前的作品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不过也是值得一读。

6、《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健是一个如精灵一般的作家,她的文字清新脱俗,读起来非常的顺畅,这也可能是由于她内心极度的纯净的关系,她的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得非常之好,缓慢的叙事,让人看到了迟子健那悲天悯人的内心。

这部小说讲述了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读这样的小说,总是能够让人有着意外的收获。

7、《张居正》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如果你喜欢历史,而且还非常的喜欢明朝的历史,那么可以建议你读一读这部小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历史小说,作者把一个非常的矛盾的张居正,以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描写的非常成功。

8、《茶人三部曲》

《茶人三部曲》是王旭烽的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作者的文字非常的特别,让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9、《繁花》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繁花》是金宇澄的作品,这部小说以上海方言来创作的一部作品,非常的的有时代和地方特色,而且这也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作品,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设置了两条线,一条是过去,代表了过去的上海,一条是现在,代表了现在的上海,读起来很是过瘾。

10、《芙蓉镇》

《芙蓉镇》是湖南著名作家古华的成名作,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湖南一个名叫芙蓉镇的地方,通过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34四清&#34到&#34文化大革命&#34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