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我们欠科学一个尊重,不欠民科任何道歉

2024-10-31 09:53 来源:云美集 点击:

我们欠科学一个尊重,不欠民科任何道歉

这几天,一个视频因为“引力波”被观测到而火起来了。这是很久以前的一期《非你莫属》,说的是一个民间科学家5年前上节目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出现,还说自己的梦想是诺贝尔奖。但当时并没有受到主持人和嘉宾的关注,甚至被各种不理解。如今不少网友们口诛笔伐,喊着我们欠他一个道歉。我们是否需要向民科道歉?民科究竟靠谱不?

没人欠民科一个道歉

文/杨时旸

极少有人真的明白到底什么是引力波,我们作为彻底、绝对的门外汉,面对那样一个前沿科学的时候,基本上只能通过比喻和假想的动画图稍微靠近一点那个神秘的概念。而即便是人们在那个新闻发布的当晚才第一次听说引力波这三个字,也没有阻碍他们为那个曾登上《非你莫属》的民科界男人鸣冤叫屈。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对那个在节目上大放厥词的男人道歉。或许,这次事件的挖掘者有他们的商业目的,无论对节目,对某个人或者别的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聊聊人们对于民科的态度。

多年以来,民科像一朵不散的阴魂,时常出没在我们头顶。其实,近年来已经好了很多,因为人们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愈发缺乏兴趣,那些民科热爱者凄凄惨惨的面容和悲情气质远不如一部搞笑电影更具备娱乐性。但是,太多中国人的心理基因都对民科报以厚望,觉得总有一天,自己能看到神迹。

人们都盼望奇迹,愈是生活陷入逼仄的人们越是如此,只能依靠对于奇迹的期盼抵抗庸常。很多人都有着普遍的“扫地僧情结”,觉得身边与我们一样庸碌的人们,其实藏龙卧虎,只是不屑于名利或者未能被这世俗所赏识。这本身是一种虚弱的自身投射,以便顺带让自己的日常也得以升华。某种程度上说,民科,成为了中国的“都市传说英雄”的想象变体——美国漫画中的民间英雄,白天隐于市井,晚上变身超人,而中国这群民科粉丝认为,民科人士也类似于在大隐隐于市的状态中做着发现宇宙级规律的大事,即便他们口口声声提到的大都是UFO,外星人以及永动机之类。

科学——自然科学,是一种需要长期严苛系统训练,机构化支持,并且不断试错的长久过程。它本身的特征就决定,只有“学院”的形式,而不可能有“民间”的可能。我们对于教育系统的失望和厌恶,在下意识中衍生出了一种扫射式的攻击态度,认为民间总会有执着、澄澈、脱离于复杂的行政系统,一心只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存在,所以,总能在各种屌丝云集的网络平台上看到诸如“高手在民间,饭桶在机关”一类看似同仇敌忾的解气句式。

但问题在于,情绪归情绪,现实归现实,对于某些大学行政化引发的问题的情绪可以理解,但这并不天然代表,学院科学家一文不值,反而是散落民间的民科者高贵得遗世独立。物理、天文、生化,等等这些科学门类的研究无论仪器、环境、资金、文献等各方面的支撑都不是“民间”、“独立”和业余状态下能够实现的。它不像一些文科学科,所有研究的基础就是对文献的寻找、阅读和理解、阐释,只要那些文献没有被垄断,只要你有足够的理解力、爬梳能力和写作能力,你所做的或许并不一定比学院学者差,更何况,那些领域有很多意识形态的阻碍,乃至于一些所谓的民间独立学者有更大的空间和胆量去碰触一些学院内知识分子不愿碰触的东西。但对于一个作家的解读和发现引力波所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背后支撑系统。

对于民科的信任还源于对权威的丧失信心。对于权威的失信,有诸多原因。一些人自身的不检点,对于权威一词的滥用乃至于最终被解构,以及1950到1970年代对于所有权威的打倒,多种因素的复杂化学反应已经彻底毁掉了人们对于某一个领域专业人群的基本信任。一旦信任危机产生,所遗留出的巨大真空总会自然偏向怪力乱神,因为相比于无法听懂的、枯燥的专业平实分析而言,民科所展现的一切更具有戏剧性。对于普通人来说,具备戏剧性的故事远比无聊但真切的科研过程来得有趣。

其实,客观地讲,民科早就褪掉了光环,1980年代以降的那些民间数学家和民间哲学家,大部分都早已纷纷回家务农,或者安于继续做一个大学的保安。几年前,如果你去北大和清华,总能看到他们蹬着一辆自行车,挂着巨大的纸牌,用粗劣的黑体字写上包含诸如诺贝尔,哥德巴赫之类耸人听闻的标语。五六年前,北京地铁上还经常有人举着牌子兜售自己的一份份厚厚的打印稿,声称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种行为本身还不如那些抱着吉他荒腔走板唱歌的流浪歌手有观赏性,所以财运更加不济。这些有着坚毅表情的人们,通常都有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的表征,他们本质上是一群自认为正在攀爬科学高塔的闹访者。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希望自己的科技成果被学院赏识,被工业应用,给学院科学家一记响亮的耳光,还给自己本应有的飞黄腾达。而对于自己的无视则是一个时代蒙昧的证据。这些每天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宇宙的人们,有些及时醒了过来,有些人终其一生困于其中。

稍微心思正常的都能发现,这些民科人士和那些电线杆老中医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总是挑选世界级的疑难绝症,声称自己已经将其解决。老中医用针灸解决了白癜风和糖尿病,民科们用厚厚的草稿纸印证了哥德巴赫猜想并发现了引力波。他们一次次目睹UFO的降临,却还需要在一个三流卫视的脱口秀节目上与人争辩。这逻辑缝隙之中无法自洽的部分却还有如此多的人乐于买单,不知道对于这些,我们该讪笑还是心酸。

至少,我们还需要明白一个常识,科学范畴内的事情是有高企的智识门槛的,那不是依靠业余时间的兴趣和热情就可以迈过的,科学又不是公众号,你以为会发个动图就能拉风投了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作者:杨时旸,专栏作家,影评人,中国新闻周刊主笔。豆瓣ID:frozen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