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握重兵的边镇藩王,到养性静心的文化巨匠,大明宁王-朱权
从手握重兵的边镇藩王,到养性静心的文化巨匠,大明宁王-朱权
洪武十年,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依旧安坐在龙椅上,不慌不忙地构建着自己的政治体系;这一年,四皇子朱棣还只有18岁,与其他皇子们一道在安徽凤阳“上山下乡”,经历着封王前最后的历练;这一年,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太子朱标正式开始参预国政,朝中一切大小政务皆启皇太子奏闻;但很少人注意到,同样在这一年,朱元璋后宫一位徐姓妃子,诞下了一个皇子。这是一位影响了大明后来历史进程的皇子,一位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的皇子,皇十七子——朱权。
故宫一景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宁王,即大明的初代宁王。两年后,二十岁不到的朱权就藩大宁,成为了手握军政大权的边镇藩王,与其他众兄弟一起,构筑了大明帝国北方防御蒙古的重兵团防线。但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仅仅几年后朱权便被起兵“靖难”的朱棣所绑架,吸收了其全部的军事力量,并在朱棣登基后被封至偏远之地。之后的朱权寄情于宗教,音律,医药,杂剧,文学,史学,茶道,绘画,农学等,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不俗的著述典籍。
大权在握,意气风发
关于朱权的史料其实并不多,但关于朱权的研究却很繁杂。原因也简单,朱权在文化上的贡献太多太大,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全才。比如他的古琴曲谱《神奇秘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纯音乐曲谱集,被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比如他的《太清玉册》,几乎重新构造了道教的纲领,为后来道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显然不是朝史暮想的关注点。
因为史料少,从纯粹历史层面去读朱权的人反而不多,所以朝史暮想打算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从朱权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试着侧面去解读朱权的性格,去触碰这位大明宁王心中柔软与悲苦。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很喜欢用儿子的,所幸,他的儿子足够多,成材率也不低。朱元璋对于分封这件事情,多数时候是持肯定态度的。就是让自己儿子分封到各地,抵御外族,镇守边疆,藩屏帝室,拱卫中央,以求国家的长治久安。
明太祖朱元璋 像
吾之子与公卿、士庶之子不同,公卿之子贤则荣其一家,吾之子贤则兼善天下。故使之朝诵诗书,晚习弓矢,驱驰以练其力,涉历以广其智,欲其通达古今,威武能断,然后克胜其任。——《明太祖实录》
大概意思是,朱元璋说自己对儿子的要求很高,要文武兼备,文能治世,武能安邦,通达古今。从朱元璋当初对太子朱标配的师资力量,还有后来皇太孙朱允炆那些大儒近臣,可以想到朱元璋对子女教育程度的重视。
与朱棣的彪悍不同,朱权身上,明显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这个也可以理解,朱棣比朱权大了18岁,将将赶上朱元璋的创业期,那个时候,打天下比什么都重要。而作为十七子的朱权出生时,大明帝国已经开始全面复苏,朱元璋也自然更看重如何守成。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八个字。二十岁不到的朱权,与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朱棣,被世人拿来相提并论,这不得不说是朱权的能耐。而一个“谋”字,朝史暮想更愿意把朱权,归到儒将这一类别。
明朝将领 剧照
朱权在军事上的能力到底如何?考虑到朱棣登基后大肆修改史料,朱权在军事领域上的记载仅有《明史》寥寥数语:
逾二年,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明史·朱权传》
这段话有三个信息。
第一,朱权就藩的地方大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军事要地。第二,朱权所辖制的军力非常强大。事实上,当时的大宁,几乎可以说是明朝与蒙古作战的第一线,其兵马之众,战力之强,比之朱棣封邑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三,朱权并不因为年纪小而被父亲和哥哥们特殊对待,有大的军事行动,朱权都要参与到一线,并且以其出色的谋略,贡献巨大。
明军 图卷
朱元璋作为军阀出身的开国君主,自然深知领兵作战之不易。朱权以十五六岁的年纪,即被他扔到北边前线,独挑重担,给予庞大的兵权与治权,由此可知朱元璋对朱权能力的信任。
除了信任,应该还有喜爱的成分。孩子多了,做父亲的分配到每个爱子的疼爱自然就少了,但总有这么几个特别出众的,能够受到另眼相看。
朝史暮想一直坚信,像达芬奇这样所谓的全才,能够在众多领域同时有不俗建树的,其实都是天才。很明显,朱权就是明初时期的天才。
生而神姿朗秀,白暂,美须奪。......慧心天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献征录·宁献王权传》
看到没有,朱权不仅从小学习成绩好,并且表现出了对其他诸多领域的浓厚兴趣,并且生得英俊白皙,还有明朝美男标配的一把好胡子,如果这样的人是你的儿子,我就问你喜不喜爱?
明军战争场景
于是乎,一个英俊儒雅,学识不凡,善谋能断的皇子,一个少年得治,意气风发,大全在握的亲王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怎能不让世人称赞动容。而从洪武二十七年到朱棣“靖难”起兵的建文元年,这四年的时间,成为了朱权人生的高光时刻。
有所不为,终成大憾
那么如此一个能文能武的儒将式的皇子,为什么会被朱棣所裹挟,参与到“靖难”,并且最后还被朱棣摆了一道?好,那我们就说说朱棣对朱权的绑架。
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权邀燕王单骑入城,......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明史·朱权传》
朝史暮想做了删减,其大意是,燕王起兵之后,在一次行军中绕道大宁,然后进城向十七弟朱权卖惨。暗地里却在城外设下伏兵,同时派人收买“三卫部长”。最后在离开时,趁朱权送他到城外,绑架了朱权,而其随身部队,特别是“三卫”已经转投朱棣。
明成祖朱棣 像
读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感叹朱棣的急智和朱权的大意。但是朝史暮想要告诉大家,朱棣敢不带部队进入大宁城,最后成功收服“三卫”,绑架朱权,很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计谋。原因如下:
第一,朱棣不止一次感叹过朱权兵马之盛。朱棣曾经说过“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这段话非常赤裸,意思是朱权兵马战力彪悍,如果为自己所用,必能如虎添翼,大事可成。
第二,朱棣收服“三卫”,手段非常高明。这里我们说的“三卫”,其实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知道明朝后来最出名的三支皇家主力部队吗?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朵颜三卫就是三千营的前身,是一支一开始由蒙古人组成的铁甲骑兵,十分悍勇。
朵颜三卫和蒙古的“黄金家族”其实有一本烂账,在这便不作赘述,只需要知道二者不对付。朵颜三卫其实并不是朱权的直属部队,只能算是由其辖制的蒙古部族。因为和“黄金家族”的不对付,所以朵颜三卫和明朝走的很近,一起对付草原的北元势力。朱棣其实是许诺给三卫的部族首领,跟着我打仗,事成之后,给予三卫土地牛羊,不再纯粹地作为明朝帝国对付北元的炮灰。毫无疑问,这个诱惑对于三卫来说是巨大的。
蒙古骑兵
第三,朱棣看准了朱权对建文帝朱允炆的不满。虽然他没有得到朱权直接参战的许诺,但是他敢肯定朱权不会擒了自己送给建文帝朱允炆去邀功。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朱允炆用非常粗暴的手段,剥夺了朱权的大批护卫。这极大地削弱了朱权的实力,让朱权非常不满,同时也间接地被朱棣所利用。
于是,朱棣巧妙地把朱权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吸收了朵颜三卫的军事力量,为自己的“靖难”之路,增加了致胜的砝码。
以上内容,其实都是战术手段。朝史暮想要说的是,朱权这次的变故,败在其闻名于世的“谋”上,也受限于其自小接受的儒家教育。
在燕王朱棣起兵前夕,其实已经派人和朱权有过接触,希望朱权也能够起兵呼应。但是善谋的朱权,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观望。的确,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观望是最好的选择。
明惠宗朱允炆 像
朱棣是众多藩王中,长于军事的佼佼者,且北平军实力雄厚,朝中人脉根基深厚。但毕竟是以燕地一隅对抗全国,形势并不乐观;而朱允炆刚刚继位不久,人心不稳,且一上台就强力削藩,已经是犯了众怒。虽坐拥全国,但在军事上并没有形成对朱棣的强力压制,起码没有看到朱棣的败象。
朱权要等,等到局势开始分明,等到那个“拐点”的出现,然后站到最后的胜利者一边,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朱权的谋,却仅仅是有限的谋,因为作为儒将的他,被儒家的道统所束缚。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我们说过,朱棣和朱权出生时,大明所处的环境不同。朱棣是亲眼看着父亲朱元璋寸土寸地打出来的,受到朱元璋等一大批创业人物的影响,自然是崇拜强者为王,是有创业者心态的;而朱权从小接受的培养,是如何成为一名贤王贤臣,如何辅佐帝王治世安邦。
我们不知道朱权心里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坐上大殿上的宝座,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权心中即使有类似的想法,也绝不是用起兵叛乱的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没有一条教导过朱权,要拿起自己手中的刀,把现在的君王赶下台。儒家文化最重视的就是秩序,很显然,朱权就是秩序的遵从者。朱权可以向朱允炆表达不满,可以接受与朱棣的碰面,可以拥兵自重,作壁上观,但不会马上为自己立起反叛的大旗,不会以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参与到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去。
龙椅
这便是儒将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朱权最后输给朱棣的最重要原因!
移情转志,福祸相倚
朱棣成功夺位之后,自然没有兑现当初要与朱权“中分天下”的承诺。是呀,承诺和契约,是建立在对等的实力上的。此时的朱权,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失去了力量的朱权,只想做个能够享受荣华的逍遥王爷。朱权心想,自己毕竟有从龙之功,在“靖难”之时也付出良多,便希望能够选个富庶之地作为封国。可几次提出要求,都被朱棣婉拒,最后被封到了江西南昌。那个时候的南昌,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偏苦之地,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地方。即使如此,依旧有人诬告朱权谋逆,虽后来查无实据,却把朱权吓得不轻。
很多人说,从那以后,朱权开始逐渐消散了对权势的野心,开始移情于黄老之说,音律,杂居等,所以才会有后来在这些领域的诸多建树,著述典籍。这个看法,对也不对。
神奇秘谱
说它对,因为朱权的确开始认命,已经断了自己在政治上更进一步的念想,并基于自己从小广泛的兴趣爱好,开始在文化领域进行钻研,成果斐然。
说它不对,是因为朱权只是认命,却并未消散野心。朱棣驾崩后,明仁宗继位,朱权希望把自己的封地挪一挪,未允许;明仁宗驾崩,明宣宗登基,朱权又上疏,希望能够扩充王府的田产,再次被驳。朱权只是把野心藏得更深了,你读懂了,便是读懂了。
宁王权遣人进扇,且奏求铁笛,上命工制铁笛与之。——《明宣宗实录》
明宣宗时期,朱权派人入京,希望能够要到一根铁笛子。宣宗同意了,让人做了一把给他。这虽然是一件小事情,却是朱权在告诉明宣宗,我已经年纪大了,心中已无怨念,不用再堤防我了。
明宣宗听懂了朱权话外音,这位最终完成了明朝削藩壮举的帝王,许给了朱权最后的体面。
明宣宗朱瞻基 像
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渊。青天俄有星千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祀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
这是朱权晚年时做的一首诗,当年那个站在聚光灯下受人瞩目的少年亲王,现在用最朴实的方式,向世人倾诉着心中的悲苦,宣告着自己时代的落幕。但我们要庆幸,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我们在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身旁,没有看到一个看似光鲜却可能只是提线傀儡的亲王,而是在帝国的南方,在潘阳湖泮,一个博学睿智,著述加身的老人,在读书饮茶,这何尝不是我们文化史上的一种幸运。
正统十三年,宁王朱权逝世,享年七十有一。对于朱权而言,在正统十三年的离世,是他最好的时机。因为一年后,“土木之变”便发生了,即使心有所怨,他终究是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帝国最辉煌的时刻。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献征录》。
-
- 从“北非美国”到“北非索马里”,利比亚是如何从天堂到地狱的?
-
2025-01-16 19:41:05
-
- 大家天天喊的品牌背书,究竟是什么?究竟怎么做?
-
2025-01-16 19:38:50
-
- 猫咪找不见了如何用剪刀大法找回?
-
2025-01-16 19:36:35
-
- 这该死的因果报应-司马师之死为西晋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
2025-01-16 19:34:20
-
- 一代宗师霍元甲,42岁病逝后,其子孙后代现状如何?
-
2025-01-16 19:32:0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8个行政区划详细介绍
-
2025-01-16 19:29:50
-
- 从刷瓶工到“带头大哥”,牛根生与中国奶业的风云二十年
-
2025-01-16 19:27:35
-
- 简单又神奇的面部识别指南,让你不再对韩国女星“脸盲”
-
2025-01-16 19:25:20
-
- 歌坛巨星贾斯丁比伯25年的跌宕人生
-
2025-01-16 19:23:05
-
- 钢琴五线谱的各种记号大全,亲们速度收藏哈!
-
2025-01-16 19:20:50
-
- 郑爽的三宗罪,才是她翻车的根本原因
-
2025-01-16 19:17:49
-
- 世界杯历届回顾:第6届 1958年瑞典世界杯
-
2025-01-16 19:15:34
-
- 14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你可能一部都没陪孩子看过……
-
2025-01-16 19:13:19
-
- 成毅演绎爱国重义军人张不逊
-
2025-01-16 19:11:04
-
- “不要!好疼!求求你不要这样对我……求你饶过我……”
-
2025-01-16 19:08:49
-
- 鬼才导演今敏《红辣椒》- 一场华丽梦境下的自我救赎
-
2025-01-16 19:06:34
-
- “钢铁侠”马克系列战甲进化历程 图文详解(1)
-
2025-01-16 19:04:19
-
- “优越感”是什么?网上的我们为何如此在意“优越感”?
-
2025-01-16 19:02:04
-
- 跳蛛非凡的感官捕捉到了我们无法感知的世界
-
2025-01-16 18:59:50
-
- 郭台铭长子郭守正:这是准备接班了?
-
2025-01-16 18: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