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清朝为什么在易县建清西陵?听专家给你来解答!

2023-12-04 08:47 来源:云美集 点击:

清朝为什么在易县建清西陵?听专家给你来解答!

清西陵是清朝入关以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皇室成员。是一处规模宏大、体系完整、自然风光优美的人文建筑景区。

关于清西陵的形成,从1730年至今二百余年的历史中,人们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说法。

一、清宫历史档案中,因风水原因形成西陵陵区说

雍正继位以后,按照封建社会子随父葬的殡葬制度,派堪舆大臣在东陵境内选择陵址,经过反复卜择,终于选定了九凤朝阳山,但是后来又因为那里风水不够完美而废掉了。后来雍正又派其十三弟允祥和风水大师高其倬重新为他卜选万年吉地。他们踏遍了京畿一带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了易县永宁山下太平峪,将这里视为上等的风水宝地。他们在给雍正的奏折中,称赞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雍正对这块风水宝地也很满意,但是他又觉得易州和遵化州两地相距三四百里,这样远离父祖心中不忍,且又虑及是否符合古之典制。因此,他派大臣们查阅史料,查找历史上有没有远离父祖另辟陵区的例证。大臣们经过反复查证,从《帝王世纪》、《通志通考》等书中给他举出了很多远离父祖修建陵寝的事例,如夏禹在浙江之会稽,而自启以下在山西之夏县,少康又在河南之太康,其间相去不止千里……汉唐诸帝在陕西,然高帝、文帝、景帝、武帝,分建于今之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太宗、高宗,分建于今之三原、礼泉、乾州等处;其间相去远者四五百里,近者二三百里。“今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与孝陵、景陵相去百里,易州及遵化地界与京师密迩,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为遥远。”况且陵地的选择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皇上应择胜而断。经过大臣们一番陈说,雍正皇帝这才表示“朕心始安”。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修建,至1737年完工,西陵陵区由此形成。

二、改诏篡位说

野史传说认为,雍正改诏篡位、弑兄屠弟,因此心中有鬼,所以不敢在父亲身旁建陵,故远离康熙,另避陵区。还有的认为,雍正在位期间,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奠定了大清王朝鼎盛的基业。因此,在陵寝的修建上也想显示自己的功绩。若在东陵建坟,有祖、父陵寝在先,就达不到突出自己的目的,所以另辟陵区。其实,清代正式的诏书都是用满、汉、蒙古三种文字书写,满、蒙古两种文字都是竖写,没法改变,在清代时没有现在写法的“于”字,只有旧体的“於”字,它是没法改写成“于”字的。所以,改诏篡位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三、因保卫京城的战略防御说

曾经有专家提出,雍正修建西陵,具有战略防御、保卫京城安全的意义。西陵西部的关口紫荆关自古就是交通咽喉要道,是历代兵戈相交的兵家必争之地。它与北京的北大门居庸关和南面的倒马关合称“内三关”。古代的思想家将居庸关比作北京的后背,紫荆关比作北京的咽喉,指出了紫荆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雍正建立西陵陵区后,于十一年(1733年)将紫荆关及以西原山西大同府蔚州管辖的广昌县浮图峪以东十八村划入易州管辖,加强了京畿的安全防御。西陵建成后,如果遇到战事,守护西陵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就可以凭借最近的距离、用最短的时间增援紫荆关。

四、昭穆埋葬顺序说

昭穆顺序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一种宗庙次序。这种次序也用于坟地葬位的左右埋葬顺序,《周礼》中规定:“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则子为穆;父为穆,则子为昭。

清代帝王入关以后,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葬在了东陵陵区,位于京城的左边,雍正即位后在易县永宁山下的太平峪建立陵区,位置正好在京城的右边,符合了宗法埋葬的昭穆制度和顺序。

五、因水文地质因素确定西陵陵址说

于宝生先生在《海河水利》1993第4期《清西陵桥梁防洪标准析》一文中用地质水文构造理论从水的角度分析,雍正皇帝和堪舆大臣在选择太平峪作为陵址的看法上能够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的原因是,这里西有云蒙山,北有太宁山,东为丘陵地,南有易水河,树木茂密,群山层峦叠翠蜿蜒环抱,北易水由陵区曲折东下。他们是为这背山靠水的自然地理环境、山清水秀的绝妙景色所倾倒。再进一步分析,精通堪舆的官员在阅二载的往来采卜中,通过详细的调查,更注意到了陵区坐落在北易水上游,按《水经注》载:濡水出固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即北易水由易县云蒙山南麓自西向东流。于宝生先生他们认为:北易水为季节性河流,平水年4、5月断流,枯水年10月至6月断流。从地质条件上讲,陵区北部属片麻岩,地下水缺乏。片麻岩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贫缺相关联,片麻岩地区难以打出水井。地表水贫而少,地下水缺乏,这一独特的“地利”条件对兴建陵寝的地下建筑和地面工程在防水和防洪标准选择上是极为有利的。

对历史资料的调查也证明,清西陵自1730年雍正建泰陵开始到1915年完工的最后一座光绪的崇陵,在近180年的清西陵建陵史中,在见到的清西陵史料里,没有官员因西陵从勘测到营建由于对水的问题考虑不周和管理不当造成水对陵区侵害受到处分的记载。也曾访问祖居清西陵营房西陵役工后代的八旬满族老人,老人描述清西陵的故事很多,但从未听到过民间有清西陵因受水害使得官员被杀头或受处分的记载。

作者:那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