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歼14,一个被苏27扼杀在襁褓之中的战鹰

2025-02-08 18:06 来源:云美集 点击:

歼14,一个被苏27扼杀在襁褓之中的战鹰

1980年,中央一次关于航空系统发展的会议中定下了航空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走出去引进来是一条路,解决有无问题,解决先进技术输入问题,但同时也应该保持自有的科研团队,利用引进的技术,利用消化的先进生产设备,发展自有的装备。

秉承这个思想,航空部做出了几个远期规划:现有装备方面,歼8进行歼82改型,同步探索歼7的国外合作,目的是同步实现飞机的全天候和拦射能力;新一代飞机,优先发展满足国土防空的轻型战斗机,可以考虑引进型号或者引进技术生产,在轻型战斗机基础上自行发展中型或大型双发战斗机,实现延伸作战能力。

歼82战斗机,是中国空军规划中80年代的最重要战斗机,高空高速拦截逆火轰炸机和B1B轰炸机

基于这个规划,歼10项目在1984年基本确定了设计和制造单位,也向英国,法国,美国等发出了合作和技术引进意向。1986年歼10设计方案和设计指标基本确定,转入型号工程研究阶段,歼10战斗机是以西方第三代战斗机为标准,瞄准欧洲90年代先进战斗机计划的目标开展的,后续的自行研发的事宜则在1989年确定,以欧洲90年代先进战斗机计划指标为基础,目标瞄准美国ATF,研制一种双发的中型战斗机,这种飞机编号定为歼14,由沈阳飞机研究所承担,沈阳飞机公司生产。

歼14战斗机,从最初单纯的三代机慢慢演变为隐身四代机

1990年到1993年是飞机的气动布局方案研究,最初,601所的研究方案基于歼13-2时获得的气动经验,采用双发的大边条中等后掠角的切尖三角翼的常规布局,但是受到1990年YF22和YF23公开亮相带来的隐身冲击波,93案设计并未考虑多少隐身特征,因此又在此之前发展了加强外轮廓隐身设计的新93方案。

新93战斗机,可以看到很像F22,不过多了腹鳍

新93战斗机,技术上考虑先进性比较多,指标极高,实现难度非常大,远超中国当时能力

新93方案设计飞机像F16和F18的综合体,但是飞机比两者都要修长纤细,看来是为了超音速性能做了极度的优化,由于设计时并未考虑武器内置,飞机在修长的机身下半保形外挂4枚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飞机有外挂时正面RCS小于0.4平米,无外挂时小于0.05平米,飞机计划由黎阳发动机公司提供的WS12发动机支撑,这种由高推计划研制的发动机推力尚未精确,只是明确表示大于80KN,推重比大于8.

新93性能指标极为先进,飞机空重9.8吨,起飞重量15吨,内载油4860KG,最大飞行速度2.0马赫,机翼面积41平米,空战翼载荷320KG/M2,推重比1.3以上,最大爬升率310m/s,飞机盘旋能力比F16提高15%以上,最大航程3300KM。

歼14战斗机,设计要求具备苏27战斗机一样的超大航程

还有超过F16战斗机的盘旋和爬升能力,实际上,对于基础薄弱的航空工业来说,基本是天方夜谭

新93最大的不幸,是遭遇了1992年中俄航空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引进苏27成为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一批24架苏27进入中国以后,中国后续购买了200架,要求在国内生产和组装,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公司都被调集去全力进行苏27国产化,新飞机设计全面停顿。

另一个背景是1993年评估了新93方案以后,空军和601所感觉到要实现ATF计划中飞机的能力是不大可能的,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航空技术以后,也决定和俄罗斯一起进行新一代战斗机的研究,新93的研究成果继续转化成K96方案继续发展。

还有一个背景是歼10的发展计划并不顺利,预计的服役时间将会大大延迟,此时601所的歼83,歼8D,歼8F等一系列飞机改进计划是空军期待的后补手段,601所要身兼国内发展线路和引进消化两条线路,设计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只有放弃不太现实的歼14计划。

歼10战斗机,难度最大的就是飞控系统和发动机,飞控在04年拿下,发动机一直到最近年才凑合,难

歼14的设计思想和成果部分转化到了后来的FC31上,为了考虑廉价和易于实现,FC31降低了很多设计要求,比如增加了机内弹舱,放弃了超音速巡航,机动性调整到适度的指标等等,我们看到沈飞在很短的时间就试制了FC31的样机,实际上,这背后的研究是以10年20年计的功夫啊。

经过几十年各种机型研发的的挫折,北方所终于开始冷静下来,沉着冷静应对,FC-31的出现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