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康熙微服私访记于世龙原型于成龙的一生

2024-08-18 10:26 来源:云美集 点击:

康熙微服私访记于世龙原型于成龙的一生

(1617~1684) 68岁

1617年 出生

于成龙简介:

于成龙,男,曾用名(亦名):字北溟,号于山、老于成龙、于清端公、于青天、于青菜

出生:

9月26日,出生于大明王朝山西汾州府永宁州来堡村(今吕梁市离石区)的一户乡绅之家。

父母:

父亲为于时煌,母亲为田氏

背景:

大背景:

女真努尔哈赤刚称大汗位,自立国号大金,正式叛离大明王朝,便乘机与大明开战。于成龙出生时候,正处于明朝万历皇帝末期,明朝政权加速下坡衰亡时期。

家族背景:

1341年,元朝末年,于成龙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举家迁至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1454年,于氏家族于坦,中明朝进士,累官至巡抚。1506年,明朝正德年间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

1618年 2岁

1619年 3岁

1620年 4岁

1621年 5岁

1622年 6岁

生母去世,与继母关系融洽:

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于成龙和继母关系很融洽,家庭和睦。(具体年代不详)

1623年 7岁

1624年 8岁

1625年 9岁

1626年 10岁

1627年 11岁

1628年 12岁

1629年 13岁

1630年 14岁

1631年 15岁

1632年 16岁

1633年 17岁

1634年 18岁

1635年 19岁

1636年 20岁

1637年 21岁

1638年 22岁

同名同姓"小于成龙"出生:

于成龙(1638-1700),清朝汉军镶黄旗(或镶红旗)人,为荫生出身,与当时名臣于成龙同名同姓,所以又被称为"小于成龙",而于成龙(1617-1684)被称为"老于成龙"。

小于成龙历任乐亭县知县,为官清正,被于成龙(1617-1684)提拔为江宁府知府。"小于成龙"后历任安徽按察使、直隶巡抚、河道总督、左都御史督。

1639年 23岁 大明王朝贡生

参加科举考试,中贡生身份:

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

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不算中举,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注意:个人觉得是天下大乱,一则大明与后金大战屡屡处于败势,二则对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被朝廷越剿越大,完全压制不住。于家出于观望形势,未立马出仕当官,此时官难当。

1640年 24岁

1641年 25岁

1642年 26岁

1643年 27岁

1644年 28岁

明朝覆亡:

三月,大顺政权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亡。

1645年 29岁

1646年 30岁

1647年 31岁

满清入主中原,于成龙继续致力于应举,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四年学习开始。

1648年 32岁

1649年 33岁

1650年 34岁

1651年 35岁

于成龙参加顺治八年的乡试,再次落榜。

1652年 36岁

1653年 37岁

1654年 38岁

于成龙忙于家计:

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于成龙第三子于廷元出生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了。

1655年 39岁

1656年 40岁

1657年 41岁

1658年 42岁

父亲于时煌病故。

1659年 43岁

1660年 44岁

1661年 45岁 大清王朝县令

南明覆灭:

清军三路攻入云南,南明永历帝流亡缅甸。次年,吴三桂率兵进缅甸,绞杀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至此大明王朝再无希望。

题外:2月,年仅23岁顺治帝福临暴卒,八岁的康熙帝玄烨登基。

正式出仕,任无人区县令:

45岁的于成龙接受清廷委任,以大清国子监明经谒选清廷吏部,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远赴出仕到任广西柳州罗城知县。

题外:罗城县,当时县城人口稀少,县城中仅有六户人家,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县城没有城郭和官署,仅剩三间破茅房。成龙到任后,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

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安抚百姓,在当地建立保甲制度,严惩盗贼,稳定治安;招募流民以弥补人力不足,尽快以恢复生产;向上级请求放宽徭役;动员百姓修建民宅、学校和养老院、救济院,使百姓接受教育,穷人和孤寡老人能有所养;以刚柔并用的方法,解决地方豪强欺压百姓的行为。

1662年 46岁 县令

1663年 47岁 县令

三年内,于成龙通过努力渐渐使得罗城县再现百姓安居乐业景象。

1664年 48岁 县令

1665年 49岁 县令

1666年 50岁 县令

1667年 51岁 第一次政绩"卓异"、四川合州知州

第一次被举政绩"卓异":

于成龙因为政绩卓著被广西巡抚金光祖和两广总督卢兴祖举荐为"卓异",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

题外:卓异

卓异是朝廷对清朝官员考核的一个结论,对官员的一种高度认可。按照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称为"大计",文官三年,武官五年,"卓异"是"大计"的最高评价等级,只有"才守俱优者",政绩突出,称为卓异。清初康熙时期的京察和大计,对官员评选还是比较认真和公平的,才评出了于成龙这样的第一廉吏。仅以康熙1683-1722年的三十九年为例,全国共举行大计14次,共计举卓异官580名外,又纠参贪酷官510名,不谨官936名,罢软官421名,年老官1245名,有疾官710名,才力不及官763名,总共纠参、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

题外:

金光祖(?-1690年),清朝官员,汉军正白旗人,历任吏部郎中兼佐领、福建右布政使、广西巡抚、两广总督。三藩反清时,叛清先后归附吴三桂、尚之信,后又与尚之信合谋重新降清以戴罪立功。三藩之乱平定后,被劾革职归旗。

卢兴祖(?-1667年),清朝官员,汉军镶白旗人,历任清初工部启心郎、汉军巡城理事官、广东巡抚、广东总督、广东广西总督,恢复兼摄广西地区政务。

题外:合州当地由于经过长期战乱(张献忠等农民军、吴三桂反清),人口只有百余人,而赋税徭役却十分繁重。

于成龙到任后,严禁官员剥削百姓;

鼓励百姓开垦境内荒芜的土地,规定土地为最先耕作的人所占有;要求下属县为新附归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的具体困难,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耕田和种子,并明确规定三年不收田租。

一个月内,合州人口便增加至一千余户

1668年 52岁 知州

1669年 53岁 湖广黄州府同知、微服访查

五月,康熙帝挫败政治对手鳌拜之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于成龙升任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题外:当时黄州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安定和居民生活。

于成龙微服访查:

为了了解盗情,他多次微服访查,了解情况后,将地方上的盗贼一举抓获,对待案犯,于成龙主张慎刑,以教育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成效明显。

在词讼、断狱方面,精于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秉公处理地方上的疑案、悬案,使许多错案得到平反,于是百姓称呼于成龙为"于青天"。

1670年 54岁 于青天、第二次政绩"卓异"

第二次被举政绩"卓异":

于成龙再次因为政绩卓著被湖广巡抚张朝珍举荐为"卓异"。

题外:张朝珍,汉军旗人,具体仕途不明,曾历任湖北巡抚、湖广巡抚。后因卷入文字狱朱光旦案,被康熙斥责。张朝珍因病而亡,死后被剥夺了后代世袭等权利。

1671年 55岁

1672年 56岁

1673年 57岁

三藩之乱爆发1673-1681: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叛清,拉开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

1674年 58岁 湖广武昌知府、黄州知府

代理湖广武昌知府:

适逢三藩之乱,湖广不少地区发生动乱。于成龙出面招抚,稳定地方百姓情绪,并只身犯险,说服暴民停止行动。

调任黄州平定当地叛乱:

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成功联络当地豪绅造反,声势浩大,形势危急。

于成龙召集当地乡间勇士迎战,最终,于成龙以"民众两千,破敌数万",平定了这场动乱。

于成龙因此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1675年 59岁 知府

1676年 60岁 知府

1677年 61岁 道员

朝廷新设江防道,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防道道员,驻地黄州。

1678年 62岁 福建按察使、第三次政绩"卓异"

出任福建按察使,重审"通海"案件,第三次被举政绩"卓异":

当时清廷为了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政策。地方官员不顾连年兵祸,时常以"通海"罪名屡兴大狱。

于成龙得知此事后,对这些案件提出重审,先后有千余名无辜百姓获得释放,于成龙因为此事第三度被举荐为"卓异"。

1679年 63岁 福建省布政使、闽省廉能第一

首次被举荐为"闽省廉能第一":

升任为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并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

1680年 64岁 直隶省巡抚

于成龙被提拔为直隶省巡抚。

1681年 65岁 清官第一

被康熙誉为"清官第一":

康熙帝亲自召见,赐予于成龙白银千两、御马一匹,亲自赋诗一首表彰其廉能,并称赞于成龙为"清官第一"。

题外:当时康熙帝(1654-1722)年仅28岁,正处于雄心勃勃,奋发向上时期。

十二月,江西江南总督阿席熙因渎职被罢官,康熙帝谕令归家葬母的于成龙继任。

题外:两江总督前身

1645年,顺治将明朝时期南直隶辖地设立江南省1647年,所顺治四年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部院驻江宁府城(今南京市区)。1649年,顺治六年河南省改隶直隶总督。1652年,顺治九年江南江西总督总督部院一度迁往南昌,不过很快恢复旧制。1661年(顺治十八年)-1665年(康熙四年),分置江南总督、江西总督,1665年两省同归两江总督管辖。1661年(顺治十八年)和1682年年(康熙二十一年),再次分置江南总督、江西总督,1682年两省同归两江总督管辖。1662年,康熙元年操江事务划归江南总督管理。1667年,康熙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裁江西总督缺,归并江南总督,为江南江西总督。1723年,雍正元年授予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为文官从一品。1831年,道光十一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咸丰时期,太平天国占领江宁,两江总督部院先后在扬州、常州、上海、苏州、安庆等地驻节。1866年,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1682年 66岁 两江总督

"老于成龙"(1617-1684)提拔"小于成龙"(1638-1700):

66岁于成龙升官前,将45岁的河北乐亭县知县旗人"小于成龙"(1638-1700)提拔为江宁知府。

升任两江总督1682-1684,第一个非旗人出身的汉人两江总督:

2月1日,于成龙安顿家人后,携幼子于廷元赴任两江总督,成为清朝第一个非旗人出身的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是唯一掌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封疆大吏,是管辖省份最多的总督,政治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于成龙任职总督之初仅辖江南两省,江西总督由旗人董卫国(?-1683年)担任。

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南京布价急速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鸟兽窜"。

于成龙谢绝两江官场为其安排的接风宴,并下令减免一切用以宴会的陈设。于成龙主政两江与治理其他地方并无差别,一如既往地贯彻其清严忠直, 勤劳治事的为官之道。编修《弥盗安民条约》28条之事,肃清两江盗贼;制定《兴除利弊约》,将实耗、私派、贿赂等15项积弊一一指出,扭转两江官场的不正之风。制定勤抚恤、慎用刑、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主要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诫》。颁布《革秋审陋规檄》《清理狱禁檄》,要求官员积极行政,避免懒政行为。发现两江地区学政废弛,童试、乡试皆漏洞百出,颁布《饬励学政事宜》中列举两江地区科举事业的十三大弊政,并逐条修正弊端。常至江宁各处学馆视察,周济穷苦书生,鼓励生员勤读书。于成龙曾召集乡绅修建虹桥书院,聘请名师讲学。颁布兴保甲、禁养马、禁推诿、禁诬良、禁民惰等政令,总结了"立保甲法三十八款、抑奢倡俭一百二十句、列举贪恶五十九条、痛恨豪强恶行一百六十句"等材料下发府州县施行。

1683年 67岁 两江总督、于青菜

天下廉吏第一"于青菜":

于成龙一生勤政廉洁,无论在穷乡僻壤的小城,还是在富庶繁华的江南,于成龙始终不改节俭作风,"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注 1]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人称"于青菜";深得百姓爱戴,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不仅自己生活清苦,也要求家人和仆役尽量俭朴,不论在何处,从没有任何家眷随行,于成龙的妻子邢氏阔别二十年以来只见面一次。

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史书评价:"于成龙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

年近七旬,曾遭遇弹劾:

十月,副都御史马世济在江宁督造漕船,部分两江官员向其进谗言。马世济回京后参奏于成龙年老体弱,贪恋权位,直言于成龙被中军副将田万候欺骗蒙蔽,其政令多令百姓不满。

吏部核查此奏疏后,上请康熙命于成龙回奏。

于成龙已年近古稀,且常年受病痛之苦,听闻此弹劾之后,思绪混乱,上疏请求辞官。

康熙帝考虑再三后,坚信于成龙为人,命其任继续镇守两江,又因江苏巡抚余国柱、安徽巡抚涂国相升任他官,命于成龙暂摄两省巡抚。

1684年 68岁

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

去世:

5月31日,于成龙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身后:

替于世龙办后事的官员看到其寝室"皆见床头敝司中惟绨袍一套。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感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帝破例亲自为于成龙撰写碑文,并题写"高行清粹"匾额给予褒扬。

乾隆帝数次遣官祭于成龙之祠,并御书"清风是式"四字。

于成龙成为清朝入祀贤良祠王公大臣,谥号清端,列后寝第17位。

题外:于成龙(1617-1684)提拔的"小于成龙"(1638-1700)后来也成为清朝入祀贤良祠王公大臣,谥号襄勤,列后寝第32位。

题外:于成龙著述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于成龙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七卷附录《诗词合选》一卷和《于清端公政书》八卷行世。其《于清端公政书》,后为《四库全书》收录。

康熙晚年开始懈怠无为,曾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宽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宽松官吏、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大小官员,怠玩成习,徇庇尤甚"。至此后,康熙朝弊政丛生,盛世处于衰微的现象,康熙朝再无像于成龙这种清官可言,给后继任者雍正帝留下许多隐患。

康熙自1684-1707年,开始了六次南巡,康熙每次"简约仪卫,扈从者仅三百余人",但地方官员迎来送往,花费还是相当惊人,其中就造成红楼梦中曹家大量亏空而衰败破落。

乾隆帝之后又效仿爷爷六次南巡,大清树立的于成龙这种节俭榜样早就荡然无存。

始播于1998年春节《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每当康熙帝查到什么,于世龙总会在剧中最危急时刻出现,不早不晚,恰到时刻为康熙扮猪吃老虎高调结案。于世龙原型是"老于世龙",还是"小于世龙",不得而知。

归宿:

葬于家乡山西永宁

子嗣:

子3人

说明:

1、“评价过的可好?”为纯个人主观异想,请勿对照主流客观评价,不喜勿喷,感谢。

2、若是没有任何资料或记录,“评价过的可好?”中某些类别评价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论意义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仅仅是为了右边雷达图能闭环。

3、年岁说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为1岁,第二年为2岁,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记为1岁;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则记为2岁。

②、以去世的最后一年计年龄,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岁,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过世,仍然记为100岁。

③、与周岁、虚岁没有关联,一一对照无意义。

④、出生年月记录有误,以目前记录的为准,暂时不管对错。如农历,公历年月混乱,多个文献资料互相矛盾,太离谱,出生去世年月出现混乱,大体采用作者个人主观喜好,本着年岁长寿,出生年月混乱暂以早为准,去世年月混乱暂以晚为准。

⑤、样式“7月20日”表示公历日期,样式“七月二十日”表示农历日期。

4、本着年岁顺序展现一个人的大体完整的成长经历,个中出现重大低级错误等,敬请提醒,以便提高阅读体验。再次声明这里不是官方正史,这个作者也爱胡“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