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广东望族:骆秉章-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

2024-09-07 15:05 来源:云美集 点击:

广东望族:骆秉章-被人遗忘的晚清名臣

作为晚清朝廷重要大员,广州花都人骆秉章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大器晚成,为官清正廉明,心怀大爱、大义,举贤荐才,爱民如子。他生逢乱世,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的成败息息相关。他去世后,野哭巷祭,民间自发罢市缟素,功德深入民心,堪比诸葛亮和韦皋。

在我国近代史上,谈及晚清名臣,知道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的人甚多。而另一重要名臣骆秉章却几乎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尘封和忽视,知道骆秉章为广东人的更是寥寥无几。

骆秉章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793年生于广东花县华岭村(现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40岁中进士,大器晚成,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在京15年间,骆秉章为官正直廉明,不愿与贪官污吏为伍,数起数落。在祸福得失、宦海浮沉之间,骆秉章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更练达谨慎,曾作联“歌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自勉。

谈骆秉章,绕不过太平天国,绕不过洪秀全和石达开。骆秉章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太平天国波澜席卷神州大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纵横驰骋,效忠于朝廷,临危受命,在与太平军对垒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使之成为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骆秉章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后还任湖南巡抚,并在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其间,他协调和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成为湘军的幕后统帅,并举湖南一省之财力、物力、人力,尽可能地支持曾国藩出省作战,在长江流域诸省多次打败太平军。

主政湖南、四川期间,骆秉章通过核减漕粮、稳定金融、减轻赋税、鼓励自由贸易等方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状况。他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内修政务,外御强敌,指挥若定,力挽狂澜,成为湘军和清廷的中流砥柱。那时候,民有所养,军有所需,官有所长,民间传说“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马生角”就是骆字,指骆秉章),同治皇帝评价他“老成硕望、调度有方”。

骆秉章慧眼识人,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先后举荐了左宗棠、王鑫、胡林翼、刘蓉、蒋益遭、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一大批精英人才,使之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对清廉能干的官员,他大力保举其担任重要职位,大胆任用;而对昏庸贪劣之辈,则严惩不贷,弹劾贪官污吏无数,以霹雳手段整顿吏治,使湖南、四川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两救曾国藩

曾国藩与骆秉章同为进士出身,但曾国藩后中进士、年龄又小骆秉章18岁,曾国藩常称骆为“吁翁老前辈大人阁下”。骆秉章对曾国藩的支持可以说是成就曾国藩的一大助力。曾国藩曾以在野的吏部侍郎身份,在籍守母丧,并奉命在湖南办团练。骆秉章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但在筹建团练时引起绿营兵变,骆秉章得知后,站出来制止了事件的继续发生,才保住了曾国藩的性命,成为曾的救命恩人。

后来曾国藩想创建湘军水师,得到的支持不多,具有鲜明洋务意识的骆秉章多次奏请咸丰皇帝,让广东督抚叶铭琛到香港协助购买“兵船火炮”,以装备湘军,为曾国藩成功创建近代化的湘军水师提供了保障。1854年初,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湖北大败清军,再破武汉,随后直逼湖南省城,在靖港全歼刚刚建立不久的湘军水师。战争失败,曾国藩投水自杀未遂,当时湖南省城绅士震怒了,原本对曾国藩一肚子气的湖南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要求上奏弹劾。骆秉章再次出来劝告:“曾公谋国之忠,不可以一时胜败论也。”

1857年,咸丰皇帝让骆秉章全面筹划进攻太平军,此时,骆秉章向朝廷请求起用回籍奔丧、不欲复问世事的曾国藩。“若是没有骆秉章向清廷请求起用,曾国藩再也不可能出来带兵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湘军这支地方武装的真正统帅——骆秉章,逐步把湘军的权柄交给了曾国藩、刘长佑等人。”李远认为,曾国藩在骆秉章的多次提携、扶持下,才最终走上历史舞台,当了两江总督,成为朝廷的重臣。

成就左宗棠

骆秉章与左宗棠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被人戏称为低调的“省委书记”与跋扈的“高级打工仔”。左宗棠号称湖南第一才子,其脾气与才气成正比,连曾国藩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对于这样一个怪才,骆秉章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心胸气度和容人雅量。他三度拜访隐居老家的左宗棠,用诚意打动左宗棠,两人合作竟持续了整整六年,成就了晚清时代一段罕见的政坛佳话。

骆秉章虽比左宗棠年长19岁,但对“左师爷”非常尊重,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巡抚衙门内的大小事务都由左宗棠一手办理,骆秉章很少过问。有传闻,有些时候即使骆秉章已经入睡,左宗棠还是会在半夜敲门,骆秉章被吵醒也不会生气,反而和左宗棠一边探讨问题一边饮酒。太平军冲击湖南时,骆秉章大胆放权,左宗棠尽心筹划,湖南的军事形势很快转危为安,连咸丰皇帝也知道“中国无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无一日不可无左宗棠”。也因为骆秉章的大胆放权,当时湖南官场就有人戏称左宗棠是“左都御史”,指他的行政地位在骆秉章之上。对此,骆秉章完全不介意。刘浪认为,如果没有骆秉章这位贵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宽松氛围,一个连清政府公务员正式编制都没有,最多算一个高级雇员的左宗棠,即便有通天才华,也不可能在政治上脱颖而出。骆秉章去世后,左宗棠曾写挽联来表达对骆秉章的感激:“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己;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亡。”

提拔胡林翼

担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看中了胡林翼的才华,向朝廷请求这位贵州黎平知府参与两湖的战事,前去援助武汉。就这样,胡率领六百多“黔勇”急匆匆从贵州赶到了湖南。当这支部队走到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时,武昌城已经陷落了,前进失去了目标,后退又没有盘缠,徘徊在湘鄂之间的时候,骆秉章请求朝廷把胡林翼的这支部队留在湖南。“如果没有骆秉章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胡林翼恐怕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功绩。后因胡之军功,骆秉章又向朝廷请功,胡升任湖北布政使。”1855年,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告急,请求支援。骆秉章及时派遣鲍超、彭玉麟率湘军奔赴湖北解围,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三镇。湘军由此大举走出湖南,转战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湘军主宰全国战场的战略格局,胡林翼因此再次获得提拔。

鼎力荐刘蓉

“桐城派”余脉古文大家刘蓉曾是曾国藩幕僚,听闻刘蓉“人本抗直,遇事敢为,措施不避嫌怨,僚属每怀严惮”,骆秉章便排除门第之间,保举他当了四川藩司。对于刘蓉,骆秉章如同信任左宗棠一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蓉办事勤力,成效显著,不久骆秉章又保荐他担任了四川布政使,名正言顺地主持总督府的大小政事,剿灭石达开部后,骆秉章又力荐刘蓉担任陕西巡抚,连曾国藩也感叹刘蓉“一飞冲天,较李(鸿章)、彭(玉麟)诸公尤为破格”。

1867年,骆秉章病逝于任上,民间“如丧考妣,野哭巷祭”,“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因悼念场面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当时有评价称“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四川百姓把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和韦皋,足见其功德深入人心。

入主湖南时间最长的封疆大吏

骆秉章是近代以来外省籍人主政湖南时间最长的一位封疆大吏,骆秉章积十年之功经营湖南,力撑曾国藩组建“湘军”,促使湖南的政治地位和士人名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政局相对稳定、百姓相对安宁。当时湖南政界就有时评:“骆公治吾湘十年,而吏民安堵,群寇远遁,此湘楚福星也。”

虽然骆秉章远离京师,但朝廷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都要问计于他。与此同时,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均会事先征求骆秉章的看法,当时政界有评:“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其政治地位同曾国藩旗鼓相当,可见两位政坛巨擘对当时的大清王朝是何等的重要。

被川民比作诸葛亮

多年辛劳征战使骆秉章眼疾加剧,骆秉章多次请辞回家,皇帝却以骆秉章“老成硕望、调度有方”为由不予获准,仍让他“力疾视事”,仅赏以短假调理要求其继续任职。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骆秉章病逝于任上,终年74岁。骆秉章逝世消息一传到民间,民众自发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连绵不断。因悼念场面太过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因此《清史稿》也评价说:“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诸葛亮作为三国时的蜀国丞相妇孺皆知,韦皋则是唐代名将,长期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治蜀长达二十余年。孔明与韦皋是四川民间口碑极佳的古代名臣,百姓把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和韦皋,足见骆秉章治川功德深入人心。骆秉章逝世后,湖南和四川民间均自发建起宗祠,供世人瞻仰和纪念。

身后只余白银八百两

骆秉章身为封疆大吏、湘军统帅,为官领军数十年,虽然军功卓越,地位崇高,权倾一时,却是一名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官员,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其清贫令人难以置信。在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这在晚清政坛极为罕见,左宗棠也被称为清官,还留下了二万五千两存款,李鸿章的遗产更达到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而骆秉章只有八百两。

处死投诚石达开及其亲信,遭后人诟病

“历史上肯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作为对立方的骆秉章,肯定就得到一些负面的评价。如今,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将其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去考察,骆秉章就是一个有大义、有大爱、有大局意识的名臣。”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李远表示,因为政见不同,骆秉章与洪秀全的对阵也是一种传奇,历史应该公正客观评价。

骆秉章出任湖南巡抚那一年,正好碰上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面对太平军来势汹汹的大举北伐,湖南首当其冲,于是两位同乡之间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生死较量。网络作家、骆秉章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浪研究发现,1852年秋,洪秀全率领太平军由广西挺进湖南,一路直取省城长沙。当时身为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因被小人进谗,而被朝廷免去了巡抚职务,但新任巡抚张亮基未到位,大敌当前,骆秉章只好顾全大局,担当起留守之重责。在与太平军的激烈战斗中,骆秉章炮毙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此一役,使太平军无法在湖南立足,也使骆秉章威名大震,重新被清朝起用,复任湖南巡抚,“可以说这一战役使太平军受到重大挫败”。

1860年,骆秉章打着“治蜀平乱”的旗号,带着著名的古文学家刘蓉和一支不足万人的湘军入川,接任四川总督。他到四川后与太平军最为强悍的对手——翼王石达开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决战。1863年春,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曾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无法突围,面临英雄末路的绝境,迫不得已致函回应骆秉章的招降政策,坦陈“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于是,石达开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湘军营帐,但是当6000余名太平军将士集体放下武器后,骆秉章却变卦了,他下令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全部处死,其余4000多人尽数遣散。

至此,太平天国起事六王,除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一说是病死),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死于天京内乱外,其余三王: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可以说皆死于洪秀全的同乡骆秉章之手。“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这也一直是让后人感喟的地方。以前因为种种原因,骆秉章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不公评价,如今应该正视历史,公平评价骆公。”李远说。

研究洪秀全绝对离不开湘军,而湘军必然绕不过骆秉章,将骆秉章从洪秀全的人生中屏蔽,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有违科学发展观。

○溯源

骆姓起源有11种说法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2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江西崇仁,江西九江,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

骆姓起源有11个说法:一说是骆姓来源于姒姓,出自夏禹裔孙少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一说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一说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妫姓古越族,出自秦汉时期古越国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一说是骆姓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一说是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一说是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骆氏有不少名人,包括汉代的骆俊,陈留相;唐代的骆宾王,诗人;明代的骆文盛;清代的骆秉章,四川总督等。

骆氏族谱

骆秉章

(1793-1867)

原籍广东花都,在祖父一辈迁来佛山,家住禅城东华里,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晚清一代名臣。他因办事清正,不徇私情,得到道光皇帝信任。56岁放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后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十年(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效忠朝廷不遗余力,屡获得“赏头品顶戴”、“晋加太子太保衔等嘉奖”。

骆天保

御赐郎中

骆天怡

御赐举人

骆鼎

第六代子孙

骆筠郿

第五代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