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莫扎特传》:伟大与缺陷并存的音乐天才,传奇而悲凉的一生

2023-12-08 20:48 来源:云美集 点击:

《莫扎特传》:伟大与缺陷并存的音乐天才,传奇而悲凉的一生

《莫扎特传》由捷克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在1984年所指导的一部传记电影。

所谓的传记电影与一般故事片不同,在情节结构上受真实人物事迹本身的制约,强调真实性。同时也允许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推理,作合情合理的润饰。优秀的传记片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米洛斯·福尔曼的作品渗透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电影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反映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此外他的代表作还有《飞越疯人院》《月亮上的男人》等多部优秀的作品。

《莫扎特传》这部电影曾经横扫了当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八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以及最佳编剧核心的四个奖项

电影宣传片图片

《莫扎特传》影片通过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的忏悔,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莫扎特天赋异禀的才华和他放荡不羁又十分傲慢的性格缺陷,以及因为萨里埃利的平庸而心生嫉妒,迫害莫扎特过劳致死的故事。

传记电影拍摄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人物的情况和结局早已没有悬念,不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之外,编剧充分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推理和想像,再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手法予以表现,使影片充满了传奇色彩。

影片的场景设置华丽精致,再现了莫扎特几部经典的舞台剧比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现场演出的场面,让观众重温了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华彩。从这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天才古典音乐家身上伟大与缺陷并存的矛盾,还感受到了平庸者丑陋的人性对天才摧残的悲哀,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莫扎特悲剧人生的影响。

电影剧照

(1)莫扎特:伟大与缺陷集于一身的矛盾体

通常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总是把名人塑造成一个“完美神圣”的形象,而这部《莫扎特传》就一改常态,不但描绘了莫扎特的旷世奇才,也把他的性格缺陷暴露无疑,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对客观,既神奇又有温度

1 音乐才能所赋予莫扎特的伟大

影片中有多处对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天赋异禀的描写,这里我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小时候表现:

莫扎特四岁就可以自己谱曲,跟随父亲到各国给王公贵族演出。我们看到影片中有个镜头,莫扎特蒙着眼睛盲弹钢琴,结束后又被父亲抱到凳子上拉小提琴,这一刻让人不禁想到“音乐神童”四个字。

相关图片---莫扎特小时候

作曲时与萨里埃利的表现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的御用音乐师,还是全世界第一所音乐学院的院长的萨里埃利,同时也教过像舒伯特,贝多芬等这些顶级音乐家的一个人,他在作曲的时候都要进行试弹之后逐句的推敲和修改。

而莫扎特就在家里的台球案板上一气呵成,原稿没有一个改动,那些乐器仿佛像一群随时等待调度的士兵,清晰的列队在莫扎特的头脑中,等待随时调遣。

电影里有这么一个镜头,莫扎特的新婚妻子带着莫扎特的原稿求萨里埃利给莫扎特一份工作,萨里埃利看到那些美妙而流畅的音乐原稿时眼神里充满了惊讶,羡慕、嫉妒等复杂的神情。

电影剧照

独一无二的自然主义音乐特色

莫扎特是超然独立宣扬个性艺术家的代表,他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不屈不挠的追求自由都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他的作品有优美轻快热情洋溢的自然特征。影片中对于他创作的《费加罗婚礼》,本来是约瑟夫二世认为是不得体的反王权题材,但莫扎特用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对音乐的热情以及他的才华最终争取到了约瑟夫二世的同意。

莫扎特的作品思想新潮,充满着对人性自然的表达。歌德的一句名言完美的概括了莫扎特的音乐“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电影剧照

应该说莫扎特在音乐上取得非凡的造诣是和他天赋异禀分不开的,用萨里埃利的话来说就是“上帝偏爱的人”。

尽管莫扎特在35岁英年早逝,但他的很多作品都作为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流传至今,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唐璜》《安魂曲》《降E调第39号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等不朽的伟大作品。

2 莫扎特有着放浪不羁又十分傲慢的性格缺陷

莫扎特除了在音乐方面的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个人还是一个放浪不羁又十分傲慢的人,电影里表现莫扎特这种性格缺陷的情节不少,包括他本人烦人轻浮的笑声,下面就讲两个有代表性的情节:

萨里埃利慕名来到莫扎特服务的萨尔斯堡大主教家拜访,心中好奇这个音乐的传奇人物当有何种气宇不凡的面貌?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莫扎特正和一个年轻的姑娘追逐打闹,举止很不雅;演奏的乐声已经响起,刚刚胡闹完的莫扎特才气喘吁吁的赶来。这些都表现了莫扎特随便和放浪的作风

电影剧照

当萨里埃利演奏结束获得勋章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过来祝贺赞美。莫扎特也来了,可他给萨里埃利带来的不是祝贺而是对作品的批评和不屑一顾,这让萨里埃利非常恼火,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萨里埃利心里的嫉妒之火上升到了仇恨的地步

天才的莫扎特,败在了人情世故面前,还有他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礼仪上。或许上帝在给他打开音乐这扇窗的时候,同时也在他的秉性方面关上了几扇门。

电影剧照

(2)萨里埃利:在对莫扎特既欣赏又嫉妒的情感矛盾中挣扎,最后使莫扎特和自己一起走向毁灭

萨里埃利是影片的另一个主角,奥地利国王跟前的御用音乐家,他对莫扎特的出现充满了矛盾情绪。

一方面,他为自己的音乐才能感到骄傲,希望自己的音乐作品能不朽的流传下去。这种优越感一持续到他遇到了莫扎克

莫扎特信手拈来的作品都比他冥思苦想的作品好很多,这让萨里埃利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平庸,以至于他对上帝的偏爱感到愤恨。当他把虔诚供奉的十字架放在火里焚烧的那一刻,他就彻底黑化了,复仇的想法占据了整个内心,一心想除掉上帝最偏爱的孩子---莫扎特。

电影剧照--萨里埃利

另一方面萨里埃利通过手中的权利限制莫扎特的演出场次,致使莫扎特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以前那么高傲的莫扎特,甚至落魄到主动去求以前不屑做家教的贵族老爷。

随着莫扎特身体的每况愈下,萨里埃利也正在暗地里进行着复仇计划,他对莫扎特的境遇了如指掌,就差最后一根稻草了。

萨里埃利委托别人找莫扎特做一首《安魂曲》,为的是让缺钱的莫扎特夜以继日的工作,最后莫扎特终于累倒指挥台上。

电影剧照

萨里埃利看到生命之光渐渐熄灭的莫扎特,又爱又恨的这种情绪达到了顶点。在那一刻他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他既是莫扎特音乐的知音,因为只有他才能欣赏出莫扎特音乐的非凡之处,而同时他也是谋害莫扎特的凶手。

莫扎特累死了,而萨里埃利内心一直仰慕莫扎特的那部分让他无法安宁, 他也疯了,两个人一起走向了毁灭。

电影剧照

表面上看,是萨里埃利的狭隘和丑恶的嫉妒心害死了莫扎特,但实际上也是被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所害。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即将爆发,欧洲王权统治下的各国革命浪潮也蠢蠢欲动,英国已经立宪,王权时代即将被推翻。

所以,莫扎特所在的罗马帝国中心的奥地利的王权贵族们,一方面为自己的命运担心,另一方面也在做着最后的狂欢,极尽奢华之能事,他们在抵制先进思想作品的同时,也不惜摧残像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

(3)探讨《莫扎特传》背景音乐,对影评的主题和艺术价值所起的作用

对一部音乐名人传记的影片而言,背景音乐的选用尤为重要,不但要与主题人物相契合还要能揭示角色的内心活动,烘托影片的气氛,体现音乐独有的特色

这部影片的背景音乐导演全部选用了莫扎特本人音乐作品,共引用了54个音乐片段,包括歌剧,钢琴协奏曲,交响曲和小夜曲等音乐形式。

电影剧照

这些音乐不仅与人物的情绪和命运交相呼应,同时也对表现莫扎特在音乐上的非凡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依托作用

作为比较高雅的欧洲古典音乐不是很多人都能欣赏它的美妙之处的,但是影片用再现莫扎特本人的经典歌剧表现手法让观众直观的感受莫扎特音乐的伟大之处

影片中给人影响深刻的音乐片段是《费加罗婚礼》歌剧中的多人合唱部分,就像莫扎特自己说的,20个人可以在台上同时说话,组成高低错落如清泉般的合声,简直是太美妙了。

电音剧照

导演选用莫扎特的作品作为全部背景音乐,与影片所要体现的莫扎特本人的才华和性格特点乃至命运的发展做到了无缝对接,不但加深了人们对莫扎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本部影片的音乐艺术欣赏价值

结束语

《莫扎特传》是传记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导演洛斯·福尔曼以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方式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的精彩、落魄、还有荒唐,生动的展现给观众。

影片里人物个性鲜明,充满矛盾和对立的挣扎情绪,完全克服了传记电影的平铺直叙的乏味,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电影剧照--莫扎特

在这部电影里,莫扎特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既是扭曲人性的受害者,也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产物。这部影片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全方位立体的莫扎特形象。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