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美集 > 杂谈 > 正文

​清朝末代陆军大臣荫昌是“海归” 看看他的混世功夫

2023-12-09 04:06 来源:云美集 点击:

清朝末代陆军大臣荫昌是“海归” 看看他的混世功夫

如果说起清王朝最后一任陆军大臣荫昌的混世故事,还得先看看这段往事的时代背景:

(清末洋气的陆军大臣荫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光绪皇帝的胞弟、第二代醇亲王、朝廷军机大臣载沣之子,4岁的溥仪入承大统,称为“名气”也不小的宣统皇帝。载沣则受慈禧太后临终之命,出任监国摄政王,成为清王朝最后三年的实际的统治者。

儿子做了皇帝之后,由于之前袁世凯曾出卖过光绪帝,载沣对袁世凯早就怀有切齿之恨,况且,袁世凯此时位高权重,大大威胁着他年幼儿子溥仪的皇位。

故此,载沣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袁世凯,结果杀而不成,又决定将其罢黜。当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实权都掌握在汉族将领手中,袁世凯掌管的北洋新军,更是尾大不掉。载沣武断地以有“足疾”为由,坚决解除了袁世凯的一切官职,把他赶回了原籍。

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代表皇帝出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宣布统一全国军政大权。同时任用皇族宗亲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又委派胞弟载洵、载涛分赴欧美各国考察陆海军。两人回国后,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并代载沣统帅禁卫军。

载沣的这一套亲贵揽权的举措,目的完全是为了巩固大清江山社稷,加强皇室地位,并排挤压制汉族官员。可遗憾的是,这些亲贵并不忠君爱国,他们把持政柄之余,各立门户,结党营私,使清末政局更为混乱。而袁世凯虽然被罢黜,但北洋新军是他一手培养的,他的个人势力根深蒂固,在老家“养病”的袁世凯,表面故作清闲,实际上密切关注着政局走向,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震惊了清末皇室。载沣与臣僚紧急商议后,迅速作出反应。1911年10月12日,朝廷宣布撤销川汉铁路总办瑞澄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永平(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

致此,本篇历史故事的主人公荫昌,肩负满清王朝覆灭前的最后希望登场了。

荫昌何许人?其实,他在清末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

1859年出生的荫昌,字午楼,满洲正白旗人。因为满洲人有称名不举姓的习俗,所以历史资料上没记载他的姓氏是啥。

荫昌的成名与幼年学外语的经历有关。当时清政府与洋人打交道急需翻译人才,但时人多鄙视洋务外文,无人报名。于是,非亲近贵族出身的荫昌13岁就被朝廷强行派往京师同文馆学德语。

但是这荫昌这厮很不努力,学业一塌糊涂。几年后,他被朝廷派往德国学习陆军教程,却连日常德文都不能应对,出了许多洋相。

那么,不学无术,出身又不显赫的荫昌怎么能混成朝中的陆军大臣军呢?许多史料认为,这与他的“善交际”有关。

荫昌在德国留学期间,与时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两人脾气相投,秉性爱好接近,竟然成了好友。正因为这层关系,荫昌后来为清朝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发挥了不少关键作用,

作为一名满人子弟,光绪十年(1884年),荫昌进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一年。他在国外剪了辫子,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等军火返国,交给北洋新军并参与北洋新军建设。

光绪十一年,他出任北洋武备学堂翻译,继补道员,历升武备学堂监督、帮办、总办。

李鸿章办天津武备学堂,袁世凯办北洋军,都采用德式操典,少不了请荫昌帮忙。荫昌向李鸿章推荐了自己熟识的德奥武官来华任教,还担任武备学堂多年的总办。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这年冬天,荫昌奉命协助朝廷大臣对德交涉路矿事宜。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他调至山东佐赞军务,在山东巡抚袁世凯麾下,任副都统,参与对义和团的镇压,也由此与袁世凯结下比对皇上还亲的渊源。

这年三月下旬日,袁世凯委派荫昌与华德铁路公司总办锡巴乐、德军军官布德乐议订铁路章程28条并正式签定。同时与德国山东矿务公司总办米海里等签订《山东华德矿务公司章程》。

(袁世凯)

不久,袁世凯搞起小站练兵,请荫昌给推荐人才,他就推荐了在自己管过的武备学堂毕业生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和王士珍,他们后来都成为北洋干将,除了梁华殿,另三位便是近现代史上的“北洋三杰”,号称龙、虎、狗。

据说一次慈禧太后接见,荫昌竟敢身着洋式装扮去拜见。因为他在国外剪了辫子,把太监们吓得够呛,生怕惹怒老佛爷。而慈禧太后知道荫昌与德皇的关系,自己又被德国人统帅的八国联军吓破了胆,因此对他剪辫子的装扮假作没看见。

传说八国联军侵华时,正是荫昌在德国一手斡旋,才有了德国皇帝的“让步”。同时,连当时八国联军的总司令瓦德西见到荫昌,也都鞠躬行礼。就凭这些影响,荫昌在清末朝野基本无人敢惹。慈禧太后看到荫昌没有辫子,能假装没有看见,也就不奇怪了。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清廷战败求和。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得到慈禧批准,在《议和大纲》上签字画押。3月,奉派回京协办与八国联军议和的廕昌,在虎坊桥东为外国侵略军亡灵设棚路祭,各国公使前往吊唁,李鸿章派廕昌在棚殷勤招待。

不久,朝廷以功加授荫昌侍郎衔正白旗汉军副都统。7月,清朝廷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对克林德在北京被杀身死表示“惭悔”道歉。并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副都统荫昌随同前往,参赞一切。随后,荫昌正式出任清帝国驻德国钦差大臣,继兼驻荷兰钦差大臣。后以侍郎衔出使德国大臣。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荫昌任满被召回国,以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加兵部侍郎衔署江北提督,继而出任陆军部右侍郎兼署江北提督。第二年8月出任陆军部尚书,改陆军大臣,训练近畿各镇大臣。此时,他的权势已经超过袁世凯。

据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打算杀掉袁世凯泄愤时,正是荫昌劝阻,陈说利弊才救老袁了一命,所以袁世凯后来一直把他当成救命恩人。

荫昌作为晚清的陆军大臣,掌管大清军权。当时满族旗人在北洋军有基础而且懂点军事的只有荫昌和良弼。但两人最大不同,是良弼更加忠诚,并能带兵打仗;而荫昌则是草包一个。且极其迷信袁世凯。而且袁世凯的女儿袁复祯还嫁给了荫昌之子荫铁阁,两人成了儿女亲家。

荫昌有着这么厚重的人际关系,摄政王载沣以为荫昌定能驾驭北洋新军,所以将他倚为干城,武昌起义后立即派他南下镇压革命。

后来的史实证明,清朝廷在此关键时刻选人犯了一个大错,即选派了陆军大臣荫昌带兵去镇压,而没有派真正能打又忠君的良弼。

良弼后来也几次要求带兵上前线平叛,并愿立军令状,要三月内拿下叛乱。但他等来的却是革命党人投来的杀身炸弹。

1911年10月,荫昌肩负挽救大清国命运的重托,被迫坐上火车前往进剿起义。他随行带的作战物品很奇葩,光罐头洋酒等食物,就装了两车厢。

战事发生在武昌,然而这位剿办大臣走到河南信阳就不肯再走了。待率军开到湖北前线,武昌起义已经进入了第十天。而荫昌则把指挥部安在火车上,架了机枪和大炮,重兵环绕。荫昌十多天都没下车,还下令把火车车厢前后各挂了一个车头,既可以前进,也可以随时后退。

(武昌起义图片)

一天凌晨,卫兵突然来报,有三四百个革命党朝着火车指挥部奔来,荫昌赶紧命令火车倒退逃离。结果开出没多远,才发现来者并非革命党,而是百十号采棉花的农民,其中还有不少老人妇女。荫昌据此给历史留下一段笑料

对行将没落的满清朝廷来说,派出荫昌这样的“将才”无疑是是自毁江山。而对革命党人来说,荫昌这样蠢猪不如的对手,简直就是最有力的同盟。

在荫昌带兵上前线之前,他没忘竭力推荐袁世凯出山。因此有人说,荫昌对清朝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武昌起义带来的连锁反应,使清廷陷入岌岌可危境地。主政的摄政王载沣在走投无路之际,不得不重新估计形势,认为:“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凯或可不之···”。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4日,载沣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要他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对此并不满足,他以“足疾未痊”为由,拒不出山。10月27日,清廷再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11月1日,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载沣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了曾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

心满意足的袁世凯,这才立即派兵攻打武汉革命军,夺取了汉口。

不久,卸任的前监国摄政王载沣,以醇亲王的名义退归藩邸,清廷的一切自卫堡垒,尽自行撤毁,只留下一个孤儿,一个寡妇,再无能力抵御袁世凯的操纵与欺诈。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大清王朝终于谢幕。

进入民国,袁世凯如愿当上了大总统,荫昌则以他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成为唯一留在民国当高官的满洲人。袁世凯任命他为高级顾问、侍从武长官和军事处总长等职务,民国三年授予他陆军上将军衔。荫昌还亲自给袁世凯的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谱了曲。

1915年,袁世凯密谋倒退称帝,荫昌竭力劝进支持。翌年六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就任大总统,荫昌在北洋政府地位没受影响,仍任高职。

民国六年6月,辫帅张勋带兵晋京扶持逊帝溥仪复辟,荫昌随即向黎元洪辞了民国的职务,潜入紫禁城当上禁卫军统领。十几天的复辟失败后,廕昌进无路退无颜,处境十分狼狈。据说他走投无路时,曾自刎未死,自言:“谁知,我两面不讨好!”

可是去职不到五个月,他又奇迹般出任了民国参谋总长。

(剧照)

荫昌的人生结局还可以,毕竟他的专长是“交际”而不是“统军”。他不仅给袁世凯当过总统府侍从武官长,给冯国璋做了参谋总长,还在徐世昌麾下成了庄威上将军。哪一位民国元首上台,都少不了荫昌的饭碗。

民国十一年(1922年),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大婚,荫昌以民国总统府侍从长的身份,代表中华民国,向溥仪鞠躬,以对外国君主礼节,表示祝贺。之后又立即跪在地上叩首,并对溥仪说“刚才行鞠躬礼那是代表民国的,现在奴才以满人身份给皇上行礼···”。

这看似滑稽可笑的举动,却可佐证荫昌的确已把各级人际关系玩得烂熟了。

1928年,在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执政时,荫昌病逝,终年69岁。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